第 242 章 总算可以下朝了_爹你歇歇,今天轮到我骂李世民了
笔趣阁 > 爹你歇歇,今天轮到我骂李世民了 > 第 242 章 总算可以下朝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 242 章 总算可以下朝了

  群臣闻言,不由皱了皱眉。

  秦始皇这不好定论……

  “那也改变不了他是暴秦的事实!”孔颖达固执的说道。

  “行,你说暴就暴吧。”

  魏叔玉不再多说。

  儒家是坚定的反秦派。

  说服不了的……

  “所以你的说法就是错的!”

  “还搞什么殖民地?”

  “届时外邦异族人心惶惶,谁还敢臣服我大唐?”

  孔颖达指着魏叔玉,唾沫横飞的喷着……

  魏叔玉眨眨眼。

  老孔学识是不错,但这辩论吧。

  简直就是战五渣。

  搞的魏叔玉都不好意思回怼了。

  “怎么不说话?”

  孔颖达趾高气昂的冷哼一声:“没话说了吧?”

  转过身……

  孔颖达对着李世民躬身道:“陛下,暴政无道,仁政才是明君之道。”

  去你丫的仁政!

  在海量的物资面前算个屁!

  李世民瞪眼看着小魏。

  那眼神好似在说……

  你行不行?

  不行让你爹上!

  “孔伯伯,不是我说你……”

  魏叔玉叹了口气:“你自己也说了他们是外邦异族,他们怎么想关我们屁事?”

  “大唐连自己都管不好,还去管外邦异族?”

  “圣人都没你这么圣吧……”

  群臣愣神。

  真特么的有道理。

  大唐自己还有那么多穷苦百姓呢,你倒先体贴起外族来了……

  这不是找骂吗?

  “你休要歪曲老夫的意思。”

  孔颖达厉声呵斥道:“老夫是说……暴政可能会引起其他异族的反感,若是他们群起而攻之,我大唐又该如何处之?”

  魏叔玉麻了。

  老孔这脑子是瓦特了吧?

  国子监跟文韵阁有合作,魏叔玉是真想给孔颖达留点脸面……

  但实在架不住老孔自己往枪口上撞。

  “仁政他们就不会倒戈了?”魏叔玉叹了口气。

  “至少能稳住他们!”孔颖达坚定的回道。

  “之前说的礼记·中庸的厚往薄来,也是你注释的吧?”魏叔玉问道。

  “没错!”

  孔颖达挺起胸膛,显得自豪。

  “那你这理论不是有大问题吗?”

  魏叔玉疑惑的问道:“他们臣服于大唐,就是大唐的臣子!”

  “大唐要攻打敌人,臣子不帮忙也就算了,还要倒戈?”

  “那大唐给那么多回赐,究竟是给臣子了,还是喂狗了?”

  呃……

  群臣一呆。

  不由看向了孔颖达。

  这老孔平时不是学富五车,挺能辩的吗?

  怎么一遇上小魏轻而易举就被驳回了。

  细细一想。

  朝堂被小魏怼的最多的是长孙无忌,其次就是孔颖达了。

  次次出战、次次败!

  孔颖达眉头一皱,但还是坚持己见……

  “大唐既然已横扫附近诸国,就应该采取怀柔、安抚政策,彰显大国风范,以防他们反叛才是。”

  “如此,才能稳住我们大唐的霸主地位!”

  “放屁!”

  魏叔玉猛然暴喝:“霸主地位是靠实力打出来的,不是谈出来的!”

  老孔人不错,但架不住他极度讨厌这种怀柔政策!

  那就是懦弱的表现!

  这一次,魏叔玉丝毫没有给对方留面子。

  就算你是长辈,就算你跟咱有合作。

  但该骂还得骂!

  “非我族类、其心必异!”

  “你喂狗一餐,狗念你三年!”

  “你喂异族三十年……”

  “一旦我大唐势弱,他们该打还得打我们,该抢还得抢我们……”

  “大唐之所以能让四方臣服,靠的不是你所谓的仁政。”

  “而是我大唐的雄兵!”

  “只有我们大唐自己强大了,诸国才会匍匐在大唐脚下瑟瑟发抖。”

  李世民点点头。

  这才像人说出来的话嘛。

  没有兵权在手,皇帝的位置都坐不稳,还谈屁个仁政。

  “老夫的意思是,大唐乃礼仪之邦,讲究一个以德服人!”

  “仁政能避免战争!”

  “仁政能让大唐名声在外,让更多的诸国附庸!”

  孔颖达一脸凝重的说道。

  魏叔玉手指着太极殿外:“那你去劝劝那些外族,让他们都臣服在我大唐的仁德下吧……”

  “你看他们听不听?”

  “哦,对了,还有獠人……”

  “你跟他们谈仁德,他们听吗?”

  “兜兜转转一大圈,不还是得先把他们打服了?”

  群臣哑然。

  好像是这个理。

  只听魏叔玉还在继续诉说……

  “殖民地的前提是双方本就是敌对关系。”

  “本就要打!”

  “咱一没灭国,二没屠杀。”

  “打赢了收点战利品很过分吗?”

  说的好啊……

  一没灭国,二没屠杀。

  朕还是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!

  李世民心头通透了。

  小魏不错,有老魏的风范!

  “你……”

  孔颖达指着魏叔玉,被憋的说不出话。

  “别说了。”

  魏叔玉一摆手,实在不想多辩了。

  但念及对方是老孔,最后还是安抚解释了几句:“孔伯伯想要施展仁政没有问题。”

  “但也得关乎实际!”

  “汉武帝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……”

  “是因为内政稳定,儒家可以更好的治理国家。”

  “但对于外邦异族,除非他们称臣、版图纳入大唐,成为大唐子民。”

  “否则他们永远都是外人!”

  “跟他们讲仁义道德是没有用的……”

  “只有强势的镇压,才能使其永不反叛!”

  孔颖达还想辩几句。

  结果被他身旁的官员扯住了袖子。

  孔颖达犹豫了下,选择了退回去。

  魏叔玉搬出汉武帝,确认他儒家的功绩,算是给他留了颜面。

  “众爱卿可还有其他意见?”

  待孔颖达败退后,李世民又扫视了一眼群臣。

  一息、两息……

  李世民足足等了十息都没人出列。

  “既没人反对。”

  “那么此事就那么定了!”

 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,长孙无忌站了出来……

  “陛下隆恩,给予商贾一条通政之路,但臣以为还需要加上一条束缚……”

  “即……仅限嫡系子孙一人。”

  “有孙者,子不可参与……”

  随着长孙无忌的谏言,李世民也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。

  魏叔玉大概听懂了……

  大概就是将两者辈分拉长。

  有曾孙的,儿子、孙子不可参与科举。

  必须是最小的那一代。

  这一政策下去,至少二十年内,朝堂不会出现商贾的人。

  “叔玉以为如何?”李世民问了句。

  “陛下。”

  魏叔玉躬身道:“让商人嫡系参与科举,本就是为了激励商人更加卖力的跑商,臣没有意见。”

  李世民点点头,继而看向群臣:“众卿以为如何?”

  “陛下圣明!”

  群臣齐齐躬身。

  不甘也没有办法,喷不过啊……

  随着群臣不再反对,这事暂时算是定了。

  又随便问了几句殖民地的事后,李世民话音一转……

  “众爱卿可还有事启奏。”

  唰。

  所有人齐齐看向魏叔玉。

  只见魏叔玉抱着笏板,眼观鼻鼻观心。

  娘的!

  总算可以下朝了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ii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ii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